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拒绝被神化的金庸

潘采夫
2003年10月23日青年时讯 
 
  不少人反映金庸近来有点“闹”,当院长收弟子就不说,还经营“金庸茶
馆”,办起了杂志,而且又偌大年纪爬上华山,去当什么五岳盟主,以堂堂宗师
身份参加到“秀”的行列,有点掉价。有网友劝告老先生没必要出来做这些无聊
的事,还有人愤愤不平说:“当你风华正茂的时候,别人不把你当回事;当别人
把你当回事的时候,你又开始到处作秀!中国文人的悲哀!”

  笔者倒认为对金庸的指责没有道理。综合各类批评,罪名无非两种,一种说
金庸不像古龙那样放浪形骸,超凡脱俗,没有武侠大师的潇洒风度,太成功又太
现实;另一种是痛惜金庸不知自爱,不像文学大师、文坛领袖的样子,辜负数亿
读者对偶像崇拜的期望。我只能说这些人其实根本不了解金庸,并没有读懂金庸
的作品。

  一介书生,白手起家,成为香港第一报人、第一时评家、武侠盟主、文坛宗
师,金庸本身就是美丽的传奇,是武侠小说中落魄小子平步青云神话的完美体现,
风靡香港二十年的金庸时评又充满匡扶正义、悲天悯人的侠义情怀,在熙熙攘攘
的庸碌世界,这难道不像一个大侠的行为?即使就作秀来说,金庸不端架子,不
高高在上当权威,八十而秀,畅游天下,童心未泯,与古龙的宝马香车,美酒女
人,绝无世俗高下之分,倒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  其实读者对金庸的非议在于,他与我们熟悉的“大师”太不一样,换句话叫
“不会装”。平心而论,内地的文学土壤无法产生金庸这样的人物,而金庸也从
来不会遵循内地文坛的规则行事。如果按照我们的道德评判准则,金庸先后娶三
任妻子,是对爱情不忠贞;和咖啡馆女招待产生恋情,是红杏出墙,作风不好;
20岁的儿子自杀,必定是家庭教育有问题。这种环境下,金庸肯定会千夫所指,
无疾而死,还谈什么“飞雪连天射白鹿”?只会落个“唾星如海没金庸”了。在
假崇高与假正经横行的时代,金庸的寻常做人、坦然作秀倒是最大的特立独行和
超凡脱俗。

  每个大师身边都不乏抬轿子的人,拍着马屁,唱着颂歌,吹吹打打,嘴里喊
着“千秋万代一统江湖”心里却各怀鬼胎,但是金庸谢绝上当。对照被推上神坛
的那些文坛泰斗们,那种身不由己、迟迟不能善终的巨大痛苦,我由衷地佩服金
庸大智若愚、游戏风尘的智慧。从金庸,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偶像,一
位不愿意被在圣坛上供着的长辈,一个不作道德楷模的人,一个率性而为的人。

  很久以来,我对金庸都有一种亲切感,后来突然恍然大悟,原来他使我想起
了我八十六岁的奶奶,一位已经接近顽童的老人。金庸也是,一个拒绝被神化的
老顽童。

  金庸是中国的大仲马,我们何苦要他做为苦难而死的托尔斯泰?

  八十岁的金庸,有点韦小宝,有点老顽童,还有一点点的任我行。

(XYS20031104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